形态描述
主要性状 体形细长,侧扁。头小,吻尖,吻前端向下弯曲成钩形突起。口大。眼中等大,侧上位,眼间隆起。下颌两侧前端各有一突起,左右突起之间呈凹形,口关闭时,吻钩与此凹陷处正相吻合,上下颌有宽扁的细齿,前上颌骨、颌骨及舌上均有齿。口底在舌的前方有囊形的粘膜皱褶。除头外,体被有细小的圆形鳞片,侧线鳞 。背鳍条3,9,无硬刺,雄鱼最后3根分枝鳍条延长。脂鳍小,位置很后,与臀鳍后端相对。臀鳍条2,14。尾鳍分叉。体背部苍黑色,体侧面由上半部至下半部逐渐带黄色,腹部银白,各鳍皆呈淡黄色,脂鳍的周围呈微红色,在腹鳍的上方有一鲜黄色的斑点。
生物学
生殖 依史为良等的报道,香鱼的产卵期在8-9月,由上游回到中游产卵,卵粘性,粘于石砾上。依日人Okada的报道,日本的香鱼10月到达上游,停留一个时期即至中游产卵。我们在灵江所采的标本,9月份性腺仍是发育的初期。因此,香鱼在我国的产卵尚须进一步调查。其产卵场的要求是水质澄清、底质为砂砾、水流湍急的地区。雌体产卵以后,身体瘦弱,大部分死去,但也有极少数能留在水深处恢复体力而越年。因此,香鱼寿命多数是一足龄的鱼。
年龄和生长 香鱼个体的生长因河流的状况而有不同,一般可达体长150-200毫米左右,越年鱼可长到300毫米。在人工饲养条件下,如经常饲以动物饵料,一般个体较天然的为大。
年龄和生长 香鱼个体的生长因河流的状况而有不同,一般可达体长150-200毫米左右,越年鱼可长到300毫米。在人工饲养条件下,如经常饲以动物饵料,一般个体较天然的为大。
生境信息
生活习性 喜栖息于沿海水质清晰处,每到初夏则从海中进入河口向上游,准备产卵。受精卵孵化后,幼鱼到海中肥育,冬天在平静的沿岸越冬。在海中长至46毫米左右时,全体透明,日本人称为“肥鲇”。曾有人调查在溯河时,有一天可达20公里以上的旅程,并能超越过相当大的障碍。
食性 香鱼在海中以小动物为食,进入淡水水域以后,常以扁状的齿和吻钩在水底岩石面上刮取食物。以硅藻、蓝藻等植物性食物为主,同时也摄食昆虫类。所以渔民常以拟饵钩捕获。
食性 香鱼在海中以小动物为食,进入淡水水域以后,常以扁状的齿和吻钩在水底岩石面上刮取食物。以硅藻、蓝藻等植物性食物为主,同时也摄食昆虫类。所以渔民常以拟饵钩捕获。
国内分布
盛产于日本、朝鲜等地。在我国从辽宁一直到福建沿海都有此鱼。辽宁的碧流河产量较大,浙江的南北雁荡和灵江、瓯江、福建的龙溪、台湾等地,都产香鱼。
经济意义
经济意义 香鱼是中小型的经济鱼类。因肉昧鲜美且具有特殊风味,所以著名中外。浙江南北雁荡所出的香鱼都是用火焙干,成金黄色的鱼干,色香味俱佳,但产量有限。日本有从事人工养殖者,在我国则以捕捞天然鱼产为主。